首页 | 资讯 | 产品 | 企业 | 访谈 | 音响商情| 会议 | 展会 | 招标 | 案例 | 人才 | 技术 | zt | e刊| 论坛
  公共广播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电子技术、电声技术、建声技术和声学艺术等多种学科的密切配合,公共广播系统的音响效果不仅与电声系统的综合性能有关,还与声音的传播环境建筑声学和现场调音使用密切相关,所以公共广播系统最终效果需要正确合理的电声系统设计和调试、良好的声音传播条件和正确的现场调音技术三者最佳的配合,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系统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在选择性能良好的电声设备基础上,通过周密的系统设计,仔细的系统调试和良好的建声条件,达到电声悦耳、自然的音响效果。
  「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这句经典台词正说明着所有科技的演进,主要于来自人们的需求,因此当我们在讨论任何产品的现在及未来的创新,都必须围绕着使用者的需求,不然都有可能会变成失败的产品。广播系统也是如此,在规划公共广播系统之前必须要清楚认知不同场所、不同文化、不同的法规、不同的使用习惯都会有不同的器材组合需求,当现有的器材组合或功能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就是创新产品的源头。
  目前大家所熟悉的公共广播系统其主要是有麦克风加扩大器、喇叭……等器材架构而成,一般服务的对象都是针对在大范围区域活动的人们,进行声音讯息的传递。使用场合有车站、机场、学校机关、邻里小区、大型量贩店、工厂、百货公司……等地区,常见的使用功能为发布一般或紧急的广播消息及提供背景音乐,是各种公共场合中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建设之一。
  了解公共广播系统的重要性之后,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市面上几种常见的分区公共广播系统的架构,以供不同场合所需。

01 多线式架构
  这种架构可说是区分广播的始祖,它是由多条广播线组成一个多回路的分区架构,每个分区必须一条喇叭线,在小型区域是最经济的方案,但不适合在较多的分区场合使用,因为建置必须花费非常多的线材及工人,日后维护也不易,所以即使始从早期用手动式开关沿革到目前用继电器控制,故大型区域也不建议使用此方式的系统。

02 寻址式架构
  这种方法是目前最普遍的方式,主要是广播主机透过RS-485的传输去控制各个分区的译码器,达到分区广播的功能。目前有两种使用方式:A,使用数字号码盘按压区域代码,来点选分区。B,单键式控制盘,每一个单键代表一个分区。
03  有线IP式架构
   主要籍有现有的网络科技,运用网络VolIP的通讯技术进行影音的传输,以封包形式依TCP/IP通讯协议在INTERNET,LAN或WAN上传输,可利用现有的校园网络或是专用网络连接,再由终端译码设备传送到扩音设备进行广播。
04无线IPsh式架构
  利用3G,WIFI,WIMAX或LTE……等无线传输技术进行公共广播传输,目前坊间也有使用UHF技术实现无线公共广播,然而UHF技术讯号极不稳定且UHF系统易受其他UHF设备(出租车基地台、私人无线对讲机、底下电台……等)干扰的问题,故不建议使用UHF技术。
  公共广播系统的历史其实很悠久,改革开放以前,公共广播系统已广泛存在于中国大陆广大农村和部队、机关、学校以及工厂、企业之中,主要用于转播中央及各级政府的新闻、发布通知及作息信号。
  在农村中,最典型的就是由公社广播站管理的公共广播系统,各家各户的"话匣子"就是这些系统的终端;在部队、城镇中,各种单位都有广播室,到处都挂有扬声号角。可以说整个中国大陆,几乎没有一个单位是没有公共广播系统的,其普及的程度堪称世界第一。这对于教育群众、动员群众、发布政令和发动、组织群众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建立起如此众多的公共广播网,这是一项十分伟大的工程,不仅投资是巨大的,而且培育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极大地推动着国内电信、电声工业的发展。
  由于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改革开放前星罗棋布地散布于中国大陆的公共广播系统,基本上都属最简单的系统,它们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组成一个全国性的十分庞大的下传网络。但从技术上来说,其功能却十分有限,主要是全网统一选通的语音广播。广播设备讲求简单、节约、实用。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就公共广播而言,无论从国内或国际上来说,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由于现代信息的渠道很多,公共广播网用于发布一般新闻和政令的功能,已逐渐淡化(特别在城镇地区);简单的、集中的、统一的、追求共性的公共广播网,逐渐为个性化、多样化和多功能化的独立系统所取代。   系统的质量指标有了规范和新的追求,要求比过去有了极大的提高。简单地说,以前的公共广播只要求"话匣子"发出来的声音能听得见(能分辨它说些什么)就可以了,再无其他量化的规范。对于系统的信噪比、功率、频响、失真等都有了标准。国家强化了电子、电器等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为保障使用安全和必要的电磁兼容特性,作为质量指标的一项最新要求,公共广播系统的主要设备必须通过 3C 认证。这种情况值得引起业内人士关注。
  每一个新的或旧的单位都需要有自己的公共广播系统这一格局没有变,而且像紧急广播这样的系统,则甚至是属于指令性的必须建立的系统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进步,旧的系统需要更新、新的系统有待建立。   同以前那些最简单的系统相比较,"最小系统"主要是增加了分区环节、定时控制环节、警报环节和与消防中心联动的接口。平时,系统在可编程定时器的管理下自动运行,根据预先编定的程序定时启闭有关环节的电源,自动播放背景音乐,并按时播放作息时间正点钟声信号。当消防中心向系统发出警报时,通过联动接口强行启动有关环节(无论其处于何种程序状态);同时强行插入紧急广播(包括处于关闭状态的广播区)。"最小系统"不但方便而且实用。
  上面提到的"最小系统"其实不是最完善的系统,它主要有两点不足。其一是不能实现"分区强插",其二是缺少必要的可靠性保障。所谓"分区强插",是指当有必要在正常程序之外插入紧急广播(包括寻呼)时,可以选择某些有关的分区进行"强插"而不干扰无关分区的正常运行。"火警"是一种最典型的例子。当火灾处于初发阶段时,我们只须对火灾区及容易受到影响的邻区发布警报,而不应惊动其他无关区域,以免事故扩大化。至于可靠性问题,主要是考虑到现阶段大功率电子设备(本系统的功率放大器)以及电网的可靠性还不能令人放心,有必要设置能自动投入的备份环节,以保障系统能够不间断地运行。另外对于室外广播线路还应有防雷设施。同最小系统相比,典型系统增加了报警矩阵、分区强插、分区寻呼、电话接口以及主/备功放切换、应急电源、避雷器等环节,系统的连接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如需要同时在不同广播分区中播放不同的节目,应使用矩阵系统。矩阵系统可以通过矩阵分区器分配到不同的广播分区中去。这些节目源可以同时或不同时广播,由可编程定时器根据预先编定的程序自动运行,也可以随时人工手动干预。
  公共广播系统未来的方向将是朝向一个All-in-One完整中央控制的整合解决方案,统筹每个区域端的分区广播包括紧急应变广播功能、双向对讲功能、环境控制、安防系统、紧急呼叫系统等等。同时公共广播系统未来也应朝向以下几点方向努力: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的异常而造成全球灾难频频肆虐以及因人为的疏忽造成了许多重大的灾害,然而这些灾害对于人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造成了莫大的损害,根据2011年国际红十字会在澳大利亚所发布的世界灾难报告资料中,他们统计在2010年发生在全球各地的灾难中显示:全球因灾难死亡人数为394,476人,全球受灾人数达

到3亿400百万人,全球因灾难的经济损失约为1,230亿美元。最近发生并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大灾难有,2013年菲律宾海燕强台、2011年日本东北311大海啸、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及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等,这些灾难对于人民生命安全及财产造成莫大的危害,为了减少灾害的损失及能对突发其来的灾害进行相关因应措施,也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减灾战略祕书处于2006年6月15日发起“防灾从学校开始”的全球防灾教育活动,以推动世界各国学校的防灾教育。因此,灾害防救不但是政府施政的重要课题,也是教育相关单位应予重视的议题。近年来各级学校为培养学生正确的防救灾观念,训练其自救救人的技能,不断努力、创新、执行校园灾害防救计划,例如台湾的中央气象局开发地震速报系统,同时为落实在地震减灾上之应用,台湾中央气象局已在2013年规划台湾全国中小学为主要应用对象,从以上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公共广播系统必须要能整合灾害警报,可以被应用在减少灾害的损失或是灾害的预防上,平时用于一般英听教学、政策倡导或是播放音乐休憩用途,当灾难一发生则摇身一变成为校园灾难紧急应变指挥中心站,降低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
    
 

  在一些校园广大的大学校院,由于每一栋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若是各栋建筑体间已有光纤网络连接,则可以采用前述有线式IP架构完成公共广播系统的建置,若是没有在工程布线将可能会是耗时费工,另外,在一个都会型市中心架设校园公共广播系统,在传输线已经地下化或是走水沟管路的环境下,在安装公共广播系统上也会有布线上的困难度,面临以上状况我们建议采用无线IP式架构的公共广播系统以解决上述情境。

 

  传统的灾害警报公共广播系统是以有线的方式所建构而成的,然而通常在灾难发生的时候,这些有线的公共广播基础建设也可能因为灾害发生后而造成严重损害而导致瘫痪无法再使用。因此灾害警报广播系统要有高度移动机动性,即可以利用无线的方式架设临时基地台,建立灾害警报广播系统,以便成立灾难紧急应变指挥中心,能够在有线基础建设毁坏时还能够有效发挥公共广播救灾紧急应变的功能。

  灾害警报广播系统的中控端,未来必须进一步整合政府相关机关的云端计算平台,例如可整合各政府相关机构、民间研究机构等环境监控机构所提供的数据,并结合各地灾害发生的历史信息进行天灾发生机率的评估,藉此来预测天灾发生的时机以及防范的措施。分析目前所事先安装好的各项传感器或监测器所回传的数据,并配合过去的各地天灾发生的历史信息,藉此运算出某区域近期内将可能再度发生灾害的机率,并事先倡导广播,以减少天灾发生时所造成的庞大损失。

设为首页 | 商务信息 | 音响资讯 | 本站动态 | 付款方式 | 关于音响网 | 网站地图 | 网站RSS | 友情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音响网 国际域名:www.Audio160.com 版权所有.1999-2013 深圳中投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邮箱:web@audio160.com  电话:+86-755-33018766  传真:+86-755-33010870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