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烧主义
半烧主义
不会很烧,只会半烧,留点儿理性,玩点儿花脑筋但不伤神的HIFI发烧。
正所谓好奇害死猫,最近个把月半烧作死,弄来一副争议颇大的塞子回来折腾,这就是JVC的FW1800。其中有啥故事,且听我慢慢说来。
先说说争议,去年12月份的广州展上,半烧接触到顶着小旗舰的光环降生不久的FW1800。当时听了一耳朵,基础的印象是:木头的味道,声音脱离了老式的JVC木振膜路数,细节还是有一些的,但不太够。但对于没煲开的动圈耳塞来说,不管什么评价都是不够准确的。不过我当时是有这么个想法:既然作为剁不起旗舰FW10000转而考虑的折衷选择,肯定是有几下子的。
后来,过农历年;再后来,战“疫”宅家,再再后来,伴随着渐渐回归正常的生活节奏,烧友的发烧活动也多起来了,偶尔交流时聊到FW1800,会听到不同的声音,特别是有那么几次烧友吐槽FW1800糊你一脸,低频像闷拳。我当时是:what?外加黑人问号。于是上网看了下不同玩家的分享,总之褒贬不一,并且大家所描述出来的声音,完全不像是对同一副耳塞的看法。虽说在不同的状态和搭配下,声音很可能会有较大不同,但...你懂的。
最终还是打不赢好奇心,毕竟,我对我的第一感觉还是很笃定的。不过最终结果满“悲催”的,我是被FW1800“玩”了一轮后,才把FW1800给玩转的。
这是一副全新的FW1800,开箱后先听一耳朵,接着自然就是煲机了。我很不客气的煲了20天。连续的,基本上没怎么停。
先说开箱的第一耳朵:
随便搭配了两个播放器,具体忘了搭配啥了,但声音确实挺糊的,糊我一脸那种。心想高频都到哪去啦...初步印象?还用说?当然不好啦。
20天以后。
试了一耳朵,第一感受是:果然要狠狠煲机。
下面,开始了个把月在工作之余断断续续的折腾。然后,就到了现在。必须吐槽一句,这是近两年我花费时间最多的塞子,没之一。
下面我们来好好说说,到底怎么玩转FW1800。
第一步,狠狠煲机,连续煲机20天。每天基本十几个小时,有些时候忘记关机休息,直接煲过去了也是常有的事。我在差不多十天的时候,听了一耳朵,改善了些,但还没到位,那就继续煲。到了第20天,感觉差不多了,于是,这个步骤就完成了。不知道说完这个会否劝退一部分不想煲机的烧友呢?
第二步,恰到好处的佩戴。FW1800设计成正戴和绕耳戴都行的外观,这样看似适应不同佩戴习惯的玩家,但实则大大增加了折腾的难度。不然我也不会把这点拿出来重点说。
注意:据我的佩戴经验,FW1800这设计是浅入耳式佩戴,而浅入耳的特征是,低频多少都会泄露一点儿。你别想着所有的低频都让耳膜照单全收,过于贪心的结果就很容易造成听到的低频过量。所以不管你是正戴还是绕耳,佩戴调节耳塞直到听到的低频不过量,并且低频到中频的衔接不会出现一大坨低频到紧致中频的过度的情况。这时候,你佩戴的位置就恰当了。此外,请务必记住这个佩戴的感觉,别第二天戴起来听觉得怎么跟第一天听的不一样。我就是犯了这个错误,有那么一次,觉得怎么突然声音变回好像欠煲的样子了呢?后来琢磨了好一阵子才搞定这情况。这些都是我的“血泪史”...那么有没有佩戴视频教学?看你们的表现了。
差点忘了,推荐绕耳佩戴。
搞定以上两步,咱们可以聊声音了。
不做细节分析,着墨音乐诠释。
FW1800不像素质流的耳塞那么易懂,它需要你慢慢细品。即便是煲开之后,若用同价位动铁入耳对比,你也会发现它的高频细节确实少了一些细节。是不是因此我们就可以开始诟病其高频不足的缺点呢?且慢。我们细听会发现,即便少了部分高频细节,但并不妨碍它展示立体而规整的空间感,也不影响它对乐器在高频音色上的演奏表达。FW1800不做细节的分析,它着墨于音乐的诠释。它的低频重力道(动态)而不重涟漪感(泛音结像),它的中频胜在人声和器乐的情绪和乐感的表达而非对细枝末节巨细靡遗的刻画。但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聆听的过程中,我极少会觉得它的细节少了要补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调音上这点取舍做得非常高明。
人声——阳光下的白描
不管是男声女声,华语、日系还是欧美,也不论快歌慢歌,人声带着自身原本的血肉,鲜活不做作,然后洒下一抹阳光,让声音散发淡淡暖意。略显不足的是,部分女声稍微肉了点,缺少点轻灵气质,但同时也成就了阳刚及有气势的男声。
器乐——重塑了带有灵魂的质感
FW1800的中频对器乐的雕塑可谓一绝。它的声音带着现场感由于高频的明显衰减呈现的柔和气息。中频厚实并做到跟耳朵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感,正如现场中不会出现小提琴手挨着你演奏,你也直勾勾的盯着他表演的尴尬距离,而是相互都有足够空间距离去欣赏和交流。而且它的结像呈现方式,不是凑近了录音的那种结像,而是模拟现场听众聆听的所感知的结像。当我对比了几副耳机后,觉得这种表达方式太有水准了,这也是FW1800调音中的点睛之笔。此外,器乐的音色,恰恰就是烧友津津乐道的“松香味”,极富韵味和魅力。
对音源和前端要求较高
别试图用一般的音源去喂FW1800,它对音源的挑剔程度不亚于同为日系的FINAL B1和A8000。如果音源不好,FW1800会明明白白让你知道音源的缺陷,它就是制作水平低劣专辑的照妖镜。它对前端的要求,也跟音源一样的高,所以玩转搭配也就成了玩好FW1800的必修课。经仔细搭配,比如IBASSO DX220MAX, SONY D20 BMF, ORIOLUS BD20+BA20套装跟木振膜小旗舰都十分合拍。下面我再给大家简略分享几组搭配的听感:
松下 SL-S30 + FW1800
这个组合一听小提琴就会醉,迷人音色让人不愿摘下耳机。这泛音,这松香味,感觉一切都那么美好。这不仅仅是小提琴和录音的功劳,更多亏了木振膜的特质和S30发生了奇妙的化学作用。不过,松下的低频有些松散,弹性不足,这会导致FW1800的低频表现略微肥大。
Sony V8000 + FW1800
V8000的声音跟S30细节表现差不多,但扎实一些,搭配FW1800会精致点儿,论味道V8000不及S30,但有了FW1800自身中频的韵味,这个搭配出来的听感也属上乘水准。
QULOOS QA390 + FW1800
我曾用QA390搭配过很多组颇具毒性的直推耳塞组合,没想到跟FW1800搭配能擦出鹤顶红般的火花!声底清澈纯净,细节丰富并且推力十足的QA390遇上氛围感满满的FW1800,两者的优势完美结合,音色靓丽,动态十足,细节更为细腻的声音诞生了。自从发现了这套宝藏搭配以后,开始听都是想着听几首的,结果很多时候都忍不住听个把小时。
总结
FW1800充满对音乐的态度和坚持,它走出一条看似不一样,但却忠于现场原音和器乐质感的调音思路。从FW1800身上,我看到了JVC当年高品质古典唱片制作那份辉煌可以传承下来的希望。它不管在煲机,佩戴,搭配,还是在音源的选择上,都需要玩家有足够的耐心以及听音经验,方能解锁木振膜背后的音质密码。折腾一圈下来,半烧不仅在器材搭配上获得很多经验,在对耳塞的音色上,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许,它不太适合不愿折腾或不懂搭配的新人入手,但我相信玩耳塞的老烧,一旦中了FW1800的毒,将难以自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