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越来越多智能的电子产品已经融入或即将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智能手机、电子商务平台、智能搜索引擎等等,都聚焦了大量的关注,其产品也拥有了广阔的市场。今天,我们一起来畅想一个在中国市场内还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电子产品——智能音箱的未来。
智能音箱虽然在中国消费市场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在国外市场早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亚马逊有Echo,谷歌有Home,而近日Facebook也被媒体曝出正在研发智能音箱,尽管有那么多品牌的智能音箱,但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估计,今年进入中国市场的智能音箱只有200万件,而进入美国的智能音箱数量是我们的七倍。
显然,这一项新兴的电子产业,其中国市场还未得到开发,可以说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当然,也存在着它是否能在中国火起来的风险。
暂时来看,智能音箱在中国要成为一个像智能手机那么大市场空间的产业,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当前智能音箱在中国大致有两大主要问题,首先是内部的,即智能音箱自己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其次是外部的,即当前中国的市场需求是否足够大的问题。
先来看内部问题,高德纳公司分析师Tracy Tsai曾坦承:“以会话形式理解和回应汉语的技术仍然不成熟。”智能音箱公司大致主要依靠语音识别技术还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支撑他们的产品将人的口头语言转化为计算机可读的指令,并据此进行操作,尽管这两项技术在今年都获得了重大进展,但是汉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是一座不那容易征服的高山。汉语中,区分字的不只有音节,还有音调,而这在印欧语系中极为罕见;而且往往存在着一音多字,需要根据语用来进行对词语的识别。可以说,汉语与印欧语系的巨大不同,使硅谷大佬们在研发汉语语音识别的时候遇到了不少障碍。
不过,在中国,对汉语的语音识别问题似乎没那么严峻,毕竟微信聊天就存在着可将普通话的语音消息转化为文字的选项,而百度也提供了语音搜索的功能,尽管这些语音转换的功能离完善还有一段距离,其转换文字也有不少纰缪,但是也提供了一个客服智能音箱技术问题的可行性。
其次是外部问题,智能音箱即使拥有了成熟技术,它能在中国占有多少市场似乎也是未知之数。Horizon Robotics公司CEO及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创立者余凯在谈及这一问题时指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职工,很少有时间在家听智能音箱。”在现代城市生活的快节奏下,人们的时间大多用在“工作和去工作路上”,而没有时间去消费智能音箱。
不过,笔者对这一观点持保留意见。智能音箱固然不能像智能手机那样几乎拥有了所有消费群体,但也有适合的群体,并且这些群体在中国人数不少。尽管来去匆匆地上班工作的人很多,但中国的“宅文化”也有为数不少的支持者,在可以足不出户地接受信息、进行社交的今天,除了上班时间,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宅在自己家里,而这正是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而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老人、失明者等等,也是智能音箱的潜在消费群体。
总体来说,智能音箱在中国难以达到像智能手机那种高度,但是也有它自己所适合的消费群体和市场,在技术完善之后,在中国电子产品界占有一席江山应该是一件不难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