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介绍音柱的书籍不多也不少,但都是只言片语;主要是受其应用场合的限制,没有专门的书籍去介绍它。随着民用音响的兴起,比如家庭影K、soundbar之类的音柱出现在了千家万户,迎来了它的春天。这里用只言片语,漫谈一下音柱。
笔者最早接触音柱的概念是在三本武夫的《扬声器系统》一书里,在声柱的指向性里:“扩声用扬声器有使用由相同口径的多个扬声器排成一列,以增加容许的功率,并得到不使声音反馈到传声器方向而只向希望的方向扩声的指向性,以防止啸叫的装置,这种装置称为声柱。”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音柱主要用于容易引起啸叫又怕啸叫的场合,例如会议。由于其指向性集中的缘故,其只向固定区域辐射声能,反馈到话筒方向的声能小,故能避免啸叫。
音柱的设计原理,扬声器成阵列排列,产生平面声场,在一定的聆听范围内,声音的衰减比点声源要低很多的原理。比如说5M的聆听距离, 点声源约衰减了14dB,而设计得好的音柱其衰减只有7个dB,遵循的是一倍的差距,因此距离越远差距就越明显。当然,这也是要落在音柱的平面场的有效范围内才是达成的。
设计音柱时要注意梳状滤波器的影响,为了使梳状效应减小,可选用多个小口径全频带扬声器单元且紧密排列,以最小的间隔排列成一条线(理想中20KHz的波长为1.7cm,就要求扬声器之间的声中心间隔少于1.7cm,但一般音柱不使用如此小型的扬声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其实,为了干掉梳状滤波器,又不想用太小的扬声器单元,可以采取增加高音的方式进行分频,在产生梳状滤波器之前的频率段进行分频处理即可解决。扬声器的连接一般采取串并串并的方式,使之在4-8欧姆之间,方便匹配功放,例如4单元的可以2只串完再并。
音柱的代表作品有JBL的CBT100LA,BOSE的某某,忘了名字……笔者有听过JBL的CBT100LA,16单元2寸音柱,声音清晰有力度,声场也不像一般音柱那样窄,是良心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