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入手提升效率、节约成本
1.合理高效的后台空间。大家都知道,英皇历史上有三次改扩建工程,尤其是1999年完成的剧院及舞台区域的改扩建,将后台空间更加合理地进行了分割,使得英皇剧目的排练、换景、演出这三个环节变得极为合理且高效。剧目的布景源源不断地从高屋舞美基地运到剧院。
暂时不用的放在地下存贮室(这是可以装32个集装箱位置的空间),马上要用的布景运到后舞台进行组装。组装好之后,用车台整体平移到舞台后区的排练厅进行排练。根据演出时间,再将布景整体移到主舞台后区。
这里有两组人员专门从事装卸布景的工作,在同一时间里,第一组在主舞台上指挥拆台并清空舞台,第二组在主舞台后区指挥安装调试下一场戏的场景和道具,舞台上方的机械师可以同时装景。两组人员共同指挥当天值班的25个技术工人(包括8个舞台装置师、4个机械师、2个道具师、11个灯光师)。这样可以保障剧院每天都上演不同的剧目,甚至一天演两场不同的剧目。
2.专业的舞台布景制作技术与手段。早在国家大剧院成立之初,本人就注意到很多国际知名剧团来华演出的舞台布景,无论是制作还是安装,都比国内的结构合理,轻便有序,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国内是一次性消费产品,而国外是可循环利用产品。这几年,我常常在剧场的后台观察国外布景用了哪些新材料,新的制作手段等问题。
这次在英皇的制景车间里,我看到他们制作舞台布景所用的木材都是按照行业规范尺寸、经过防火阻燃处理的;吊杆都带有轨道,一名工人就可以独立安装一道软景;布景所用的铸铁配重按照标准尺码制作,每个尺码都铸有清晰的重量标识,包括螺丝,打孔的距离,都是统一的,钢架、木架之间的衔接与支撑完全吻合,显示了高精度的工艺制作水平与制景师高度的责任心。
这样的制作技术不仅提高了英国皇家歌剧院剧目演出、巡演中拆装景的速度,还为别的剧团租借布景演出中的运输提供了便利。而且,废旧的景片重新拆装后还可以用于新戏的制作,因为框架的尺寸和材料都是相同的,这样做环保又省钱。
3.规范合理的制景流程。国内的舞美设计在一部戏里,一般同时扮演设计师和制景承包商两个角色。有个别设计师为了多赚钱,将布景堆满了舞台,有时堆砌得甚至没有演员的行动位置。
而英皇则有专门负责舞台布景制作的制作部,他们通过有序的计划与管理,在充分保证艺术水准的前提下,每部戏几乎没有浪费成本的空间与时间,保证了每笔投资的利益最大化。我们参观制作部时,接待我们的制作经理托尼先生说,英国皇家歌剧院每一部戏聘请的舞美设计师,都只是支付他一笔舞美设计费和制作这部戏模型的工本费,如果复排此剧的话,可能要求设计师再次回来指导,费用也包括在这份合同里。而最终用于演出的舞美模型、场景制作图等则由制作助理在电脑里重新绘制,之后他们再给舞美基地的车间下订单。
舞台制作的活儿都是剧院自己完成的。这样,既可以减掉舞美外包制作中这部分利益,又可以使舞美设计师在完成工作时,能够更单纯地从剧目创作的需要出发,着眼于舞美如何更好地帮助导演、演员来完成戏所传达的艺术理念。
4.节约成本可以从小事做起。在英皇制鞋间参观的时候,两位制鞋师的桌子上放满了一双双款式、大小不同的旧皮鞋。他们介绍说这是以前戏里演员穿的,因为复排更换演员,鞋的尺码变了,这些鞋暂时用不上了,但是传统歌剧的鞋子款式很多是相似的。因此,他们正在想办法将这些鞋用在下一部戏里。
5.无处不在的风险评估体系。我们国家大剧院的舞台监督岗位,经常提的是工作中要有安全意识,而英国皇家歌剧院已经将这一意识转换成了可操作的、量化的风险评估体系,并且在剧目制作的全过程中随时根据进展与需求制作和更新风险评估表。
在英国皇家歌剧院通常由技术总监、舞台监督、剧场经理或是相关部门人员负责完成这项工作,风险评估表完成后大家根据各项风险程度采取相关的防御措施,使风险指数维持在安全范围内。
如果风险指数还未达标,则需要制定附加的防控措施。这种将潜在危险尽可能降低,又将安全意识真正的落到实处的方法,我认为可以在国家大剧院推广使用,当然细则还需根据我们大剧院的实际工作环境进行改良。
如何建立与完善适合大剧院的舞台技术管理方面的科学体系
如果将国家大剧院与英国皇家歌剧院进行比较的话,就是大工业与手工作坊的区别,无论从规模、体量、剧目容积、经营方式上,两者都有很多不同之处。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成功经验,核心就是它有一个适合剧院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使所有部门的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团结协作,默契配合。
这样的机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善的,是在多少次失败的教训里总结出来的。这样的经验即使将某些细节抄过来,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用,还不如静下心来思考完善适合大剧院的舞台技术管理方面的科学体系。
那么如何建立这个体系,我以为首要的是组建一个研发团队,它可以是一个部门,以从事舞台技术的专业化管理研究与舞台艺术科技研发为主要方向,在理论与实践的两个层面进行互动性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