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中国电影有望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机遇期。中国电影又一次站在了发展的关键点上,而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当代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方法论。
11月26日,在成都举行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科技委电影专业委八届八次会议上。这个“十二五”与“十三五”的历史“交替点”,成为了会议的焦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表示,在即将到来的“十三五”,中国电影有望迎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机遇期。在这个全世界瞩目的电影市场,还将诞生一个个属于中国电影的突破与奇迹。
中国电影又一次站在了发展的关键点上,而技术的创新,已经成为当代电影制作中不可或缺的方法论。电影技术已经成为中国电影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天,电专委委员,各地广电局、制片单位、院线公司代表等出席会议。中国电影科研所、中影股份、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追光动画、游族影业、欧划影业、阿里影业、格瓦拉等发表做主题演讲。
“十二五”
电影全行业步入“数字时代”
“十二五”的五年,是我国电影产业发展不平凡的五年,也是电影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五年。
五年间,中国电影完成了胶片电影向数字电影的整体转换,实现了拍摄、制作、发行、放映、经营、管理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全行业步入数字电影时代。
回顾这五年,电影技术取得的成绩亮眼。
制片方面,虚拟特效、CG动画、3D转制、立体实拍等高科技、工业化生产方式开始得到应用,成为推动国产电影制作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力量。
放映领域,“十二五”期间,数字化放映、3D立体、巨幕、更多声道立体声等技术在影院建设中得到迅速应用。全国电影院数量从2800家发展到6100家,银幕数量从9296块发展到3.1万块,其中将近80%的银幕可以放映3D影片,巨幕数量超过350块;影院管理系统(TMS)和网络运营中心(NOC)得到应用,接入范围不断扩大;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技术升级改造,功能性能不断扩展提升,现已覆盖全国所有影院,票房数据越来越清晰。
民族工业开创了“走出去”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影民族工业抓住发展机遇,通过技术推动原有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和创新,成效显著。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符合国际标准的中国巨幕、多维声、新一代激光光源、数字电影播放服务器等设备已应用于数字影院。
目前,中国巨幕系统已通过美国电影协会安全认证和好莱坞片商认可,取得优良的制作技术等级,迄今,中国巨幕国内部署数量超过100块。
据中影股份副总工程师林民杰介绍,去年12月,中国巨幕还在美国建立了制版实验室,中国巨幕制作的258部影片中,有22部在美国制版实验室制作,未来中国巨幕的海外制版实验室有望在新加坡、印度等地相继落户。
引领未来的放映技术的激光放映领域,我国也已抢得先机,我国拥有自助知识产权的激光技术不仅打破了我国在电影放映领域没有自主产权的窘境,更在诸多技术指标上拥有领先优势。
据了解,成立才短短一年多时间的中影光峰公司,已成功将ALPD激光技术运用于电影放映市场,毛羽将此举称为,开启了激光电影放映的崭新时代。
据悉,今年8月底全球首家全激光放映的多厅影院北京千禧影城的所有影厅皆采用ALPD激光技术,而同样出自我国的辰星科技集成的激光巨幕厅已经在福州、锦州等地建成营业。
声音技术方面,民族技术同样不甘示弱。由中国电影科研所、中影股份公司和中广华夏影视科技公司历时三年研发的中国多维声,今年通过了总局科技司与电影局的验收。目前用多维声已制作16部国产影片,发行13部,在国内建立了46家多维声影院。
广州飞达音响自行组织研发和生产的多声道3D、多厅网络管理音频控制系统,在市场上也获得了好评。
此外,普通影片3D转制技术、放映质量监测系统、数字影院网络运营中心系统(NOC)与3D放映配套系统等产品也涌现出多个民族工业品牌。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电影对外合作交流正在开创“走出去”的新局面。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战略所构建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林民杰介绍,中国巨幕现有海外运营和在建项目已5个,今年4月中国巨幕在美国首个影厅落成开业。今年2月,中国巨幕与印尼签署了10套设备的销售协议,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也都在谈判中。“十三五”期间,中国巨幕有望在海外实现超过100块的布局。
民族工业设备和技术不断开拓海外市场,也带动了国产影片“走出去”,推动中国文化对外输出,逐渐扩大中国电影的对外影响力。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梁戈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电影在继承光荣传统、续写历史辉煌的进程中,在不同领域涌现出各种类型的新形态,这包括了新人才、新创作、新科技、新投资、新业态等等。这既是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推动中国电影蓬勃发展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新力量,也是中国电影面向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