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如何应对,如何转型?这个话题不仅在今年BIRTV主题报告会上成为热点,在今天召开的第二届BIRTV 广播电视全媒体与3D制播研讨会上,同样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所在。 |
 |
|
【音响网资讯】
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应该如何应对,如何转型?这个话题不仅在今年BIRTV主题报告会上成为热点,在今天召开的第二届BIRTV 广播电视全媒体与3D制播研讨会上,同样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所在。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工程师钱岳林在题为《全媒体与电台生存》的研讨会主题报告中指出,虽然全媒体的概念被炒得很热,但仍需要一个明确的界定。如果从传输媒介上看,中央三台都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中央电台:16套广播节目(包括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两套付费电视、手机电视、中国广播网、你好台湾网、民族网、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广播报、中国广播杂志、广播歌选、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投资动漫、有声读物等;中央电视台:24套电视节目(包括多语种电视)、20套以上的付费电视节目、手机电视、中国网络电视台、电视研究杂志、现代电视技术杂志等、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北京科影音像出版社等;中国国际广播电台:61种语言和四种方言节目,从1999年10月开始制作目前向全国100多家电视台传送国际新闻电视节目,每天制作和传送上星的电视节目已达5个多小时;《世界新闻报》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办有35种外文报刊,读者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拥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CRI手机广播电视等已经上线播出。拥有环球奇观和环球购物两个付费电视频道。
实际上,全国的电台电视台都在考虑全媒体的事情,利用各种方式扩大节目和品牌的影响力。钱总认为,媒体传播方式和接收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于碎片时间的利用和争取;短片和轻松音乐受到欢迎;不受时间限制和接收方式限制的收听收视;看书看报逐步被听书听报替代。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造成了重大冲击,观众的消费和收视习惯都发生了改变。但技术的发展使得传播渠道多样化,信息的传播更快捷方便,总的信息的消费是增加的。全媒体对于媒体来说并不是一个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因此,在进行全媒体发展之前,我们必须先考虑:为什么要发展全媒体?对于已经存在的行业,我们涉足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对于新的传播手段和接收方式,用户的培养周期?哪些是必须要做的,哪些是可以先等待的?专一的发挥所长与风险分摊的关系?盈利模式在哪里?
江苏电视台技术部主任薛兵、SMG技术运营中心技术部副主任吴晓东、黑龙江台新媒体业务部技术部主任高鹏分别从各自电视台的实践出发,为大家呈现了他们对于媒体转型的思考。江苏电视台的全媒体内容服务及播控平台、SMG的新媒体全流程设计创新、黑龙江对多屏整合的思考,都引起了听众的高度兴趣。
此次论坛的另一个重要议题,是3D试验频道的经验交流。北京电视台3D项目组负责人赵宏伟介绍了北京电视台的3D技术规划,并特别强调了技术与内容融合的重要性。松下电器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王敬朝则为大家介绍了如何提高3D制作的安全性与便捷性。香港天极数码制作总监冯子昌先生“奇妙的香港3D制作”演讲,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3D体验。
本次研讨会由科讯广电网与BIRTV组委会联合举办,并得到了爱立信公司的大力支持。爱立信电视亚太区业务拓展总监提出的“直播为王”的观点,也得到了不少专家的相应。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各种新媒介如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层出不穷、各种新技术如3D、超高清不断涌现,传统广播电视行业仍然有计划换发新的青春。这一点,在今年的伦敦奥运会,已经得到完美的证明。
更多相关:
广播电视 3D制播 BIRTV 2012 #3 音响行业新闻
音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