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11-8 9:29:06
(
编辑:孟子默
) 【
大
中 小】
手机访问
|
|
【音响网资讯】人们总是说,音频是个技术发展最为缓慢的领域,几十年前就是靠喇叭出声,如今都二十一世纪了,仍然还是喇叭。的确,声音的发展是在走一个不断完善的道路,而非跳跃式。但是,在2010年到2011年这段时间里,高端耳塞厂商的连续动作不得不让我们着实关注起来。
高端耳塞是尊贵的象征
2010年,Westone公司推出非定制4单元旗舰耳塞Westone 4。
2010年,继UE推出6单元动铁耳塞18pro之后,JHAudio推出了8单元动铁耳塞。
德国IFA2011展会上,森海塞尔发布IE80和IE60两款高端动圈新品。
2011年,AKG推出万元级耳塞旗舰K3003,耳塞采用动圈+动铁混合发声技术。
2011年,索尼正式推出XBA动铁耳塞系列,旗舰型号XBA-4采用4单元动铁技术。
2012年……还会出现什么呢?
这一连串事件,预示着高端耳塞军备竞赛正在打响。
用得着这么多单元吗?
近两年来众多耳机厂商开始针对耳塞领域推出旗舰新品,而新品推广力度相比于往年增强了不少。就目前来看,高端耳塞的核心技术还仅限于动圈与动铁两种单元。动圈耳塞使我们常见的发声单元,声音浑厚且音乐味道足,但受限于腔体的缘故,很难有新的技术突破。支持动圈的阵营有:森海塞尔、索尼、Ear Monitors。
相比于动圈耳塞,支持动铁单元的阵营就要强大不少。由于动铁单元的体积小巧,并且可以通过塞入多个单元实现三频的衔接表现,所以从核心技术来看更为适合小腔体。支持动铁单元的厂商有:舒尔、音特美、Westone、UE和新加入的索尼。
产品的革新是件好事,但它真正能给我们的实际听感提升多少谁也不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高端耳塞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2页:单元堆砌的误区
从2011年的新品看,高端耳塞的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种:动铁单元数量堆砌;动圈与动铁混搭;动圈单元重新调校。不同的发展道路有着不同的优势与劣势,为此作为一个发烧友我们对这些厂商的做法既高兴又担心。因为看似技术升级的背后却暗藏着“危机”。
单元堆砌是唯一出路?
这才是动铁耳塞的关键
动铁耳塞单元堆砌
从早期的单单元动铁耳塞,到今天的8单元动铁,每一次动铁单元数量的增加迁就着发烧友的心。从技术上来看,小腔体内放置多个发声单元的确很唬人,8个单元的数量的确可以覆盖所有的频段。但是,影响到动铁耳塞音质表现的因素不仅有单元的数量,分频点的控制才更是重中之重。如果8个单元甚至是12个单元的分频器一样,这就好比两个单元只做了一个单元的事情,失去了多单元的目的。
然而,分频器往往是各大厂商宣传上的盲点,你不会看到哪一个厂商在宣传自己的分频技术,几乎清一色的单元数量堆砌把消费者带入到了一个误区。其实,各大厂商所使用的动铁单元基本相同,并不是由自己生产,而是通过从助听器厂商采购,科技含量并不高。耗费成本的地方则是对于分频点的调试,这需要大量的试验与磨合,也是厂商所不愿意花心思的。
动圈与动铁的结合既有风险又是机遇
动圈与动铁的联姻
动圈和动铁两项技术的特点鲜明,曾经有许多厂商尝试动圈与动铁的结合,最著名的当属UE推出的5EB。那个时候,我们看到这个体型庞大的而是就像是一个怪胎,声音发闷,低音猛到头晕,最后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先前厂商都败在动圈与动铁的联姻上?
首先,动圈单元的精度远没有动铁单元高,这就造成了单元的差异化,直接导致两者匹配时的难度。其次,导管的分配上,动圈单元的尺寸较大,如果和动铁单元共用一个导管出声,位置的摆放很难解决,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声音上的干扰。
但是,动圈与动铁的结合是我们比较看好的一种趋势,两者从听感和解析上可以做到取长补短。只要能够解决以上两个难关,这将是未来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
第3页:动圈耳塞步履维艰
动圈单元步履维艰
和前面两个技术相比,动圈单元的日子就不是那么好过了。在索尼转投动铁阵营之后,支持动圈的厂商厂商仅剩森海塞尔与EM。可以想象,索尼推出动铁也是不得已为之,EX700、EX1000几乎达到了动圈单元技术的极限,侧置单元、超薄振膜这些做法都是在弥补动圈单元尺寸上的问题。但是这这之后呢?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技术来提升动圈耳塞的竞争力?
索尼也转投动铁阵营
动铁耳塞就真的那么好?
森海塞尔在今年发布的IE80从参数上来看发声单元并没有更换,只是进行了重新调校。这样说明了小尺寸动圈单元技术陷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在没有革新技术出来之前,只能勉强坚持下去。或许在短时间内我们看不到动圈耳塞的起色,不过效仿音箱同轴单元的技术也许会是一个新的突破。
动圈耳塞步履维艰
军备竞赛的背后
音频行业和核心硬件不同,不能通过跑分等数据进行规格化。所以说,各大厂商在追求新品的同时,往往是为了推出新品而出新品,忽略了用户的实际体验。由于每年都要推出新品,在研发实力不够的情况下,有的时候只能通过单元堆砌等做法来欲盖弥彰。
和之前的耳塞相比,单元数量的增加就一定能提升听感吗?为什么直到今天单单元的音特美ER4依旧有无数人追捧。用户需要的并不是名称上的新品,要的是听感的改善。
我们不想看到未来手里拿着10几个单元的耳塞,但实际听感却不如早年动圈单元的耳塞。所以说,有功夫想怎么推出新品不妨从实际听感考虑,从分频器、声音调校上考虑,用最少的单元做最多的事。
更多相关:
音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ZOL,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音响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